文獻綜述在碩士論文寫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論文中的一個重要章節,文獻綜述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論文的成功與否。那么如何撰寫綜述型論文呢?具體的格式是什么呢?今天讀研小編針對以上內容進行詳細介紹。
綜述型論文寫作的一般步驟
綜述型論文在整個論文的寫作類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重視綜述的寫作。在綜述型論文的寫作中,寫作步驟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綜述質量的優劣,影響論文寫作的具體開展,因此有必要詳細介紹??偨Y已有的文獻資料和上課、講座的內容,可以梳理出綜述型論文寫作的具體步驟:
1、圍繞選題,搜集資料
綜述型論文寫作的基本前提是對文獻資料的充分占有。搜集文獻是第一個步驟。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文獻搜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在選題確定后要進行大量的文獻資料搜集,在文獻綜述的寫作過程中可能還會根據分析、論證的需要進行文獻資料的補充搜集。此外,文獻資料的搜集一定要結合選題集中進行,避免出現脫離主題的資料“大雜燴”。同時,文獻資料的搜集也不得出現遺漏的現象,要選擇多個關鍵詞反復變換進行檢索,以保證文獻資料的充實和完整。
2、整理資料,形成總體思路
圍繞選題的基本資料搜集完畢后,就需要對資料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這種對資料的整理過程既是掌握選題領域研究現狀的必經步驟,也是發現問題、評價現象,進而形成文獻綜述寫作總體思路的過程。
3、列出“文獻述“,擬定寫作提綱
經過資料整理的步驟后,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對選題資料進行深度分析和思考,列出“文獻樹”,擬定綜述的寫作提綱。這是整個文獻綜述寫作的關鍵環節,它決定著文獻綜述的撰寫思路和邏輯構成。具體說來,就是依據研究的主題對選題資料進行劃分,分門別類地納入到“文獻樹”的相應位置,并據此擬定綜述的寫作提綱。
4、綜述型論文的正式寫作
綜述型論文的正式寫作是在綜述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的,它是文獻綜述寫作的具體展開。在文獻綜述的正式寫作過程中,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文獻綜述的寫作要在清晰、嚴密的邏輯思路下進行,避免出現綜述內容的空缺或重復。二是文獻綜述的寫作是對選題資料的深度分析,要對選題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行創造性的概括和總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三是文獻綜述的結構要合理,行文要流暢,術語要專業。
5、綜述型論文的修改與完善
綜述型論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對其進行修改與完善。對綜述的修改與完善重點在于查看文獻綜述的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選題領域的主要觀點,是否包括了梳理、總結和展望等內容;文獻綜述的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銜接、結構比例失調等問題;文獻綜述的語言是否規范,是否存在含糊、籠統和非學術化等言語問題。
綜述型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
常用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
基本格式與內容
綜述型論文是一類既不同于讀書筆記,也不同于科研論文的特殊文體。撰寫綜述型論文應遵循“5W”寫作原則。“5W”原則就是作者必須實事求是、原汁原味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則,也就是可檢索性原則。具體地說即按照什么人(Who)、什么時候 (When)、在什么地方(Where)、為什么(Why)、提出了什么學術觀點(What)的寫作方式撰寫文獻綜述的原則。綜述型論文在具有特殊性的同時,也具有與其他文體一樣的要求,即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基本內容。綜述型論文的基本內容包括前言、正文、總結和參考文獻。
1、前言
綜述的前言是綜述寫作展開的前提和鋪墊。前言部分撰寫的基本要求是簡明扼要地概述選題領域的基本情況,為綜述主體部分的寫作奠定基礎,引導讀者閱讀與思考。前言部分的基本內容包括選題的目的、選題的理論意義、選題的實踐意義、綜述的范圍與焦點、對選題的基本思考與見解等。
2、正文
綜述的正文是綜述的核心和實質部分。正文部分撰寫的基本要求是邏輯嚴謹、思路清晰、內容全面客觀,有述有評。正文部分的基本內容包括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主要觀點、爭論焦點、有待解決的問題、發展趨勢、研究方法、分析評論等。
3、總結
綜述的總結是綜述的收束部分,是對選題領域研究狀況的總結和概括??偨Y部分撰寫的基本要求是對選題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總結,體現對選題研究領域全面和準確的把握??偨Y部分的基本內容包括對選題領域研究現狀的總結、提出有爭議或有待解決的研究問題、選題領域的研究方向與發展趨勢、自己對選題的基本看法等。
4、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綜述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作者掌握文獻數量和質量情況的體現,是引導讀者閱讀有關文獻的需要,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表征。參考文獻部分的基本要求是文獻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要科學合理,要著錄準確。具體的編排可以按照需要依據類型、年代等進行。
最后小編想說的是,在我們搜集文獻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現一些現成的、與我們要寫的文章相似的綜述文章。我們可以借鑒這些文章的內容(最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的參考文獻清單)來縮短我們搜集、理解和閱讀原始文獻的過程,但切不可如獲至寶,投機取巧地照抄這些現成的綜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獻,這是目前錯訛屢屢出現的根源,也違背了學術研究求真務實的精神。